- · 小城镇建设版面费是多少[11/04]
- · 《小城镇建设》投稿方式[11/04]
提标扩面、均衡发展 完善县域治理之道 | 新京智(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此外,发展县域经济还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实行人才挂职制度。何晓斌提出,将国家干部、企业骨干、高校学者等人才到县域地区帮扶发展的经历纳入其在本
此外,发展县域经济还可以在更广范围内实行人才挂职制度。何晓斌提出,将国家干部、企业骨干、高校学者等人才到县域地区帮扶发展的经历纳入其在本单位的考核升迁指标,通过这种挂职政策鼓励人才交换,可为县域发展带来更多资源和活力。
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意见》的出台,专家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到了下半场。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及协调城乡关系将成为工作重点。
2 匹配区域特点 规划发展路径
那么,应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就此问题,新京智库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文 | 孔雪
联系我们:
越是落后的县域,其发展越需要人才。然而,人才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往往是从相对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因此,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陈丽君认为,如何有效招才引智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陈丽君介绍,近年来,人才经济地理学科的研究发现,与“人才跟随产业流动”的传统观念不同,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往往是产业跟着人才走。尤其是对一些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而言,“引进一个人才,诞生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故事并不鲜见。要实现这样高质量的人才驱动发展,就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在陈丽君看来,所谓“刀刃”,一个是包括专项资金在内的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一个是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项目政策。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地区人口流失可能相对严重一些,这些地区往往也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就此,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有3亿农民工,只需要其中5%能够返乡创业就足够我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了。这些人如果从事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存储等等相关服务业,将为我国以小农户为主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很大的助力。
微信 jimi906
1 发展均衡,人口才能均衡
仇叶将我国县城分为处于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城市型”县域和以小农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底色,工业发展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对较弱的“乡村型”两类。他认为,“城市型”县域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找准发展定位,突出优势,避免低质量盲目竞争。第二,积极主动融入所在的城市群与都市圈,承接核心城区转移的人口、产业、功能,积极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机遇,并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第三,提升县域的人口吸纳能力,包括快速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县域的人口包容能力与开放度,同时也要降低县域城镇化的成本,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尤其是吸纳无法承担大城市生活成本、市场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以应对中心城市人口吸纳乏力的问题。
县域发展必须坚持差异化定位、分类施策。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表示,目前除具备区位和资源优势、已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县城外,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县城基本不具备复制“百强县”发展经验的基础。因此,要严防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名,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搞大规模工业园建设,盲目招商引资,浪费土地资源和政府财政资源,防止县城建设“大城市化”,而是要真正形成适应自身需要,匹配治理能力的县城风貌。
《意见》中强调,要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实现医疗、教育、养老托育、文体设施、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提标扩面,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配合。
编 辑|柯 锐
邮箱
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我国已出现的良好的县域治理数字化方案,其具有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的“三新”特征。其中,新思路指的是以县域为中心的数字化;新模式指的是以平台+N的模式全面整合区域工业、农业、文旅、政务、社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和数据并提供适应地方特点的服务;新技术主要包括云存储、政务应用现代化、区县视频汇聚和智能分析、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智慧农业、基于实时音视频的远程智慧诊疗等等。
文章来源:《小城镇建设》 网址: http://www.xczjszz.cn/zonghexinwen/2022/0809/479.html
上一篇:唐口街道提速加快小城镇建设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板块急速拉升+2.8%